大动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的头号杀手血栓 [复制链接]

1#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的危害

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阻碍了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总之血栓的危害极大,对我们的直接造成了威胁,不得不防。

血栓的形成机理: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二,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三,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中医论证治疗:

中医有“治未病”的思想。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预防,或发生后能预防复发,较形成严重疾病是更有意义。中医药在这方面是有大有作为的。

中医学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对血栓多属于“血瘀”证范畴,因此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防治血栓形成。

中医活血化瘀的药有很多,一般来讲可分为四类:活血祛瘀药、养血活血药、活血止血药与破血祛瘀药。其代表药物分别有:红花、丹参和当归、三七、水蛭。这些活血药中,部分是较猛烈的,如水蛭,一般情况下不宜随便使用,不是专业人员的话,很难掌握其适应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而且没有对抗的药物。

中医对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并非如此简单,更主要的是讲究辨证,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体化治疗或给药。从中医理论讲,瘀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由特定的原因导致的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不同时期,配合其它药物进行了治疗。

防止血栓方法:

1.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3.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4.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5.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

A、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B、抗血小板聚集药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其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这类药物正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

血栓与水蛭素

水蛭素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抗凝化瘀药物,它可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凝血的治疗;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后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溶解血栓后或血管再造后血栓的形成;改善体外血液循环和血液透析过程。

由于水蛭素不与Ⅱ型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抗体形成复合物,故与肝素不同,不会诱发血小板减少症。水蛭素不使其它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失活,便于脑血栓治疗过程的监控。

其作用机制主要有:

①与凝血酶结合后,使凝血酶的蛋白酶解作用和与内皮细胞血栓调理素的结合作用受到抑制

②使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受抑;

③使凝血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平滑肌细胞收缩等作用受抑制

④使血栓形成中凝血酶作用于受损血管的收缩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发挥良好的抗凝效果。

水蛭素在体内无降解,以活性成分经肾脏排泄。水蛭素机体易接受,免疫性弱,不影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红蛋白含量,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通常条件下,水蛭素十分稳定,单纯的温度升高(℃水浴)和pH值的改变不影响其活性,因此水蛭素治脑血栓的效果是公认的。

血栓分类:

1.白色血栓(pale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thrombus)的头部〕。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red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4.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与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药物,这种药十分普遍,但是却有着非常多的疗效,但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其中就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的活性,实验证明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壁的PG合成酶为高,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使血小板内血栓素(TXA2)的生成减少,从而抗血栓形成。

注意:,因为阿司匹林在稀释血液的同时,会延缓血小板的凝集的时间,导致出血倾向发生。所以,有胃肠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准备实施小型手术的患者,也应把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告诉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