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早期以急性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为特征,严重者引起肺出血、肝、肾损害,脑膜脑炎等,后期可有眼与神经系统后发症。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常呈C型或S型,革兰染色阴性,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无鞭毛。其中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引起雨水型、洪水型的主要菌群;*疸出血群*力最强,是稻田群的主要菌群,引起的临床表现最重。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钩体的动宿主非常广泛,最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猪和犬。
2.传播途径接触疫水是主要传播方式。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的免疫力强,对不同型仍易感。
4.流行特征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被感染的机会多,发病较高。本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较严重,秋收水稻,暴雨洪水泛滥之后多发。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20d,一般10d左右。
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为早期钩体败血症阶段,在起病3天内。
①高热全身感染中*症状严重,寒战高热,体温39℃左右,多为稽留热。
②肌痛可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可出现特征性的腓肠肌疼痛。
③眼结膜充血发病第1天即可出现眼结膜充血,以后迅速加重,可发生结膜下出血。
④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其次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2.中期(器官损伤期)为症状明显阶段,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
①流感伤寒型最常见。无明显器官损害,病程一般5~10天。
②肺出血型分为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肺弥漫性出血型是无*疸型钩体病的常见死因。
③*疸出血型于病程4~8天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疸、出血、肾损害。
④肾衰竭型各型钩体病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以*疸出血型的肾损害最为突出。
⑤脑膜脑炎型可有脑膜炎表现(严重头痛、烦躁、颈抵抗)及脑炎表现(嗜睡、神志不清、瘫痪、昏迷)。
3.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多数患者经2周左右退热后痊愈,少数患者于恢复期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称为钩体后发症。表现为后发热、眼后发症(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
注意:①肺弥漫性出血是无*疸型钩体病的主要死因。肾衰竭是*疸出血型钩体病主要死因。
②钩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症状”(发热、酸痛、全身软)+“三体征”(眼红、
腿痛、淋巴大)。
③钩体病第1病日即可出现腓肠肌疼痛,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④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先泻后吐,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米泔样大便,腓肠肌痉挛。
⑤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古兰-巴雷综合征)可有双侧腓肠肌压痛。
四、辅助检查
1.显微镜凝集试验(简称显凝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试验。病后一周出现阳性,效价≥1:有参考价值。此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但抗体出现较晚,不能作为早期诊断。
2.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早期诊断。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
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确诊有赖于病原体分离或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流行病学资料: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易感者于近期(20d)接触过有可能被钩体污染过的疫水(如水稻田、雨水、洪水),或接触过被鼠、猪、犬的尿液污染的物品。
六、治疗
1.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早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防止并发症。
2.病原治疗国内首选青霉素G,常用40万U肌注,每6~8h1次,疗程一般5~7d或退热后3d停药。
赫氏反应:部分钩体病病人在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加重反应。一般在首剂青霉素注射后2~4h发生。突起发冷、寒战、高热,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赫氏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抗生素使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素有关。一旦发生赫氏反应,应立即输液,及早给异丙嗪、氯丙嗪、氢化考的松,并物理降温。
3.后发症的治疗眼并发症可采用散瞳药,局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闭塞性脑动脉炎可给血管扩张剂、肾上腺质激素等。
七、预防
1.控制传染源管理好猪、犬,灭鼠。
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环境污染场所的消*;个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疫水接触。
3.提高人群免疫力重点疫区的人群、与疫水接触较多者和新入疫区者,根据当地流行的主要菌群制备钩体多价菌苗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治疗可口服多西环素(强力霉素)mg,每周1次或肌肉注射青霉素G20万U~40万U,每日2~3次,连用2~3日。
下列传染病中,哪一种是人畜共患病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伤寒
D.霍乱
E.病*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为
A.4、5、6月
B.5、6、7月
C.6、7、8月
D.7、8、9月
E.8、9、10月
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频繁抽搐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高颅压
B.脑实质细胞软化坏死
C.高热
D.痰阻后缺氧
E.低血钠性脑病
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病*分离
1.B2.D3.A4.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