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廖医生健康大讲堂听医生的话,坚持规范 [复制链接]

1#

作者:饭否

坚持规范用药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进展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患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有研究表明,30%~50%的慢性病患者因为不能按照规定用药而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范地用药,我们今天将提供一些小妙招供患者参考。

一、多和医护沟通

多向医生护士了解自身疾病问题和药物知识。

医院给出药物处方时,可以和医护人员或者药师咨询清楚是什么药,治疗目的是什么,预期的效果如何,什么时候服用,一次剂量多少,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哪些,出现了是否需要停药,若是忘记服药了需要怎么处理。

比如心内科常用药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是抗血小板的,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等抗凝的,他汀和依折麦布是降低血脂的,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是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脏的等等。

医院发放药物时,一般都会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服用剂量和频率等。

心血管药物中多数是长效制剂,即一天一次,同时由于白天活动心血管负担更重,通常推荐早晨醒来时服用。

部分药物因服用后可产生嗜睡,如氟桂利嗪、安眠药和感冒药等,因此需要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在充分认识自身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和医生在用药方案上达成一致,身为病患的你或者家人朋友才能更好的接受和遵从医生的用药方案,从而避免出现自觉病情不重不服药,或是担心药物副作用擅自停药的情况。

二、记录自己的用药过程

尽可能使用同一个医疗记录本,就诊时不要忘记携带医疗本,保管好每次的用药记录。

同时给自己做一份病情记录,这可以帮助你和医生了解药物对疾病治疗效果。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自行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高血脂、类风医院进行检测相关指标。

由于疾病变化时,医院转诊的情况,因此最好将自己的检查报告,按时间顺序整理保存好在一个文件袋里。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药物和病情的记录也可以考虑使用健康管理app。

良好的记录可以协助医生制定更好的药物方案,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此才能让自己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服药习惯

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只能靠长期服药治疗,生病吃药乃人生常态,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的患者,无须为此感到压力。努力培养良好的服药习惯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牢记服药时间的好习惯

根据药物方案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点服药,比如早上起床之后、三餐时或是晚上睡前。

若是根据三餐的时间服药,则先检查药物是在饭前空腹的时候,还是吃饭中间或是饭后时再服用。

在手机上设置备忘录提醒,利用闹钟来提醒自己该吃药啦。

不忘药物剂量和疗程的好习惯

在药盒或是药瓶上写清楚用药剂量和频次,并根据总量计算单盒/瓶用药的日程,若是老年患者记性较差,则建议每次用药后都进行标记提醒自己用过药了。

若是同时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且服药时间剂量等不完全相同时,可使用专门的药盒,将不同的药物按服用时间(如早上、中午、傍晚或深夜)配好相应的剂量后放置在一起,即“一盒为一周或一月用量”的药盒,这样既简便又不容易漏服某种药物。

由于药物分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不容易出错,为保证分装后的药盒不会空掉导致错过服药时间,因此可以在每周相同的时间点重新装满。比如,可以选在每个星期天的早饭后。

药物随身带的好习惯

外出旅行时,需要确保带了足够的药物,并且增加几天的额外用量,以防临时有事返程被耽搁。

若是搭乘飞机出行,最好把药物放在随身包上,而不要放在托运的大件行李中。

这不仅是为了在较长的飞行时间里能按时服药,也是因为行李舱的温度可能会损坏你的药品。

寻求他人帮助的好习惯

医院或社区组织的疾病科普讲座,认识一些相同疾病的朋友,也可以加入病友互助群。

听听病友的治病经历,获取一些治病的信心,同时和病友相互鼓励,一起打卡吃药,甚至一起加强体育锻炼,比如相约跳广场舞、打太极、游泳等。

另外也可以依靠家人的帮助,有些患者可以在家人的监督和鼓励帮助下坚持服药。

不少患者是合并几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经常容易混淆药物的服用方式,随之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使患者产生担忧而自行停药。

因此,知晓并采用正确的服用方式,防止误服、漏服、停服或重服是药物治疗的关键,医患之间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患者按医嘱服药并及时反馈病情变化,更有利于医生调整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也要调整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运动,定期体检和检查药物,若过期或变质需及时扔掉。

文字:饭否

百姓大药房刊登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