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血管狭窄,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点击

上方蓝字


  1、高血压:系公认的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风险就越大。高血压病人群的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


  2、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适量运动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3、高脂血症:系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4、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及时治疗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是一种脑血管病,也是一种危险因素。30%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TIA的病史,3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生完全性卒中。


  6、颈动脉狭窄:系脑血管病潜在性危险因素。当狭窄程度加重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7、脑血管疾病史:曾患过脑血管疾病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


  8、吸烟:吸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大不吸烟人群的6倍。


  9、酗酒:也系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脑血管病。


  10、肥胖:肥胖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脑血管狭窄一定有症状吗?

不一定。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累及全身血管的进展性疾病。当血管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并出现在脑灌注动脉时,则可导致同侧脑组织低灌注,从而产生一过性脑缺血,或由于易损斑块产生的小栓子脱落引发脑梗塞。当以上病理变化已经存在,但还未发生临床症状时,称之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仅在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度狭窄通过远端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等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基本恒定,这时可表现为完全无症状,但脑血流储备功能在下降。但随着狭窄的不断加剧和末梢灌注压的不断下降,最终失代偿发生脑梗死。

因此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不应大意。早期可表现为头晕、劳累后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这时可能是供血不足的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呈进行性发现,可表现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时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警钟,应引起重视,因为最后可引起卒中。

对于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和接受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脑血管狭窄应该做什么检查?

CT血管造影(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如果需要的话,在窗宽HU、窗位HU的条件下进行电影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区分血管壁、管腔和软组织或钙化斑块。CTA用于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对比研究较MRA具有优势。

磁共振血管造影

1、MRA:无需对比剂,主要依靠血液的流动性即可进行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且观察范围明显比CTA大,可从主动脉弓至颅内脑血管。

2、增强MRI扫描:增强MRA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A,它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它的成像质量与血管造影已非常接近。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非首选检查方法。当B超、CTA、TCD和MRA等检查怀疑脑血管有狭窄(特别是颅内脑血管狭窄)时,为明确诊断,导管造影是必需的。此种检查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和Willis环的完整情况。

七、脑血管狭窄应如何处理?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干预首先是控制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的管理和治疗。常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抗血栓药物等。其中阿司匹林是常用药。而改善微循环及侧枝循环药物也可以考虑,如丁苯酞、银杏叶等。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针对颈动脉狭窄提出推荐意见,意见指出: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大多数情况是二者均可选择)。

而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进行球囊成型和(或)支架置入术治疗;有些病例可以考虑行外科血管搭桥手术。

八、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处理?

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需要重视,包括对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个性化处理。

1高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家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旦患者开始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多数需要按时随诊,及时调整用药或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血压水平。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90mmHg;伴有糖尿病或肾病患者最好降至/80mmHg;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80-89mmHg)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衰者,应服用降压药。

2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长期被动吸烟与主动吸烟一样,都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不吸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戒烟也同样可以降低卒中的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4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有条件者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血脂异常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首先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橄榄油等中也多含此类脂肪酸)和胆固醇(禽蛋、动物的肝脏等)的摄入、选择能加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的食物(玉米、大豆、*豆等)、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等,并且定期检测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5饮食和营养:健康饮食是最基础的内容。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降低钠摄入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钾摄入量≥4.7g/d。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每日摄入新鲜蔬菜-g,水果g,肉类5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g,食用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普通人群可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满足每日推荐摄入量叶酸(ug/d),维生素B6(1.7mg/d),维生素B12(2.4ug/d),可能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适度运动也是最好的血管保护方式。适度运动可以从上述多个危险因素中进行干预,强调时间适度、频度适度和强度适度。

九、脑血管狭窄一定要放支架吗?

脑血管狭窄不一定需要进行放置支架治疗,是否放支架要看狭窄的程度和血管代偿的能力。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指征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有没有明显的症状,药物能否控制,或者能否坚持用药控制。这里的症状不是头昏、头痛之类,主要是指狭窄血管相关的脑梗或是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2.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越重,或是斑块越不稳定(随时会有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就越建议治疗;

3.症状是否与该支狭窄血管相关(责任血管),有时候脑梗是因为颅内小的穿支血管造成的,与大血管无关;

4.脑组织缺血情况的评估,是不是有血流动力学上的不足。因为有时候虽然存在显著血管狭窄,但是其他血管形成良好、足够的代偿时,那么手术的风险效益比就高了,此时不建议手术;而存在显著血管狭窄,但没有足够的代偿时,那么就推荐采取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