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范曾我再活30年,超越八大山人李敖账房 [复制链接]

1#

来源:陈姊媛

有些人,总以为所有人一起干坏事,这坏事也能搅浑成为美谈。

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自年以后,实际走的是一种不正常的模式:包装、炒作一条龙服务,规范便捷,手到擒来。高雅、高端的文化市场,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充斥庸俗与铜臭味道。

更有甚者,是变相为权钱交易中介物。嘿,你要给我送钱,请别,送我某某“大师”的字画就行了呀——我再拿去指定点兑钞,啥价买的啥价卖,收10点手续费,无影无痕,皆大欢喜。

有人说,也就是在此种名、利、势互动轮回的高级操作中,范老师的身价被哄抬起来了。不仅字画价格,水涨船高越来越离谱,蝉联“在世最贵国宝艺术家”头衔,地位也往“大师”路上层层加码。

有人戏称他是“印钞机”,其实还是辱没了他。因为,印钞机绝对没他画钱快。

比如,他随便画的一副《八仙图》镜心,的拍卖价,竟高达万元。而这样的画,他流水线操作,一个小时就能搞数十幅。根据“胡润艺术榜”,早在10年前,他字画一年内的成交总额,就已创下9.4亿元的伟绩。我等贫民窟人的想象力,早就不够用了。

▲年所作《老子出关》,拍卖价万元

倘若范大师按这套路,幕后闷声发大财,稳作富家翁,本身也没可非议的。凭本事吃饭的嘛,外人何由置喙?一个大好的社会,理当让有才的脱颖而出,让有抱负的扬名天下,让有能力的富甲一方。况且大家都这么搞,小心不翻船即可。再惠而不费捐款个一两次,“德高望重”的通稿,够用个一二十年了。

只是,好玩的是,范老师自个,对于“大师”这名头,倒越发自居不疑了。自从“自由的法兰西”促装下邑,偷摸摸“辞国”归来之后,浪栧上京青云直上的范大师,不免得意忘形,屡屡毫不避讳自吹自擂。所谓“假我30年光阴,必可超越八大山人”,就是他于年前后,对着电视媒体,翘着腿扬扬得意的宣告。

此类”东方不败“一般至高无上的自我标榜,他这些年着实说了不少。我等草民,台下恭承唾沫,满身鸡皮疙瘩。

实际上,对于“八大山人”朱耷,这位向被中国传统书画界视为“大师”标杆的人物,范老师的内心,也不一定真瞧得上。

他自视甚高,自我评价其实远在八大山人之上。前些年,他与已故“老弟子”,即播音界的另一“大师”*一块上节目,就吐露了心里话:当赵大师请教范大师,在书画史上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定位时,范老师昂然即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看观众们一脸懵逼,他还谆谆解释,“四者,四品也,大师之谓;“五么,则属五品,是谓之巨匠,五百年冒一个”。也就是说,在范先生内心,他是归属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中人,是天地造化才能侥幸孕育出的这么一巨子。“八大山人”算啥,年不到,跟他起码差个近百年功力。

还不止是如此,他还搞过所谓的“24字自评”,是自比司马迁。说自己在学问上也是“通古今之变”之人,即既是艺术巨匠,同时也是学术思想大师。那年电视台节目,他当场念出这“24字自评”,自谓“其实是在和古人试试高低”,而且沾沾自喜称“我还是比较谦虚的”。我看当时银幕扫过,那些观众真的集体尴尬到满脸无地自容。

以此定位为基准,区区“八大山人”朱耷,不过一剃发和尚,不过一盲流乞儿,不过一民间落魄书画爱好者,与范大师一比,黯然到要窒息,又何足道哉呢!在范老师心目中,拿他与八大作比,其实不但不是抬高,而是作践他。

可是,要我说句实在话,范先生的字画、学问固然也算得上一时之选,若衡之以历代大作手,此等水准也许还真的是不入流的。

“大师”与否,“坐四望五”与否,“超越八大山人”与否,“当代司马迁”与否,一切高誉都当是世人给的,哪能真觍颜自吹,大放厥词呢!

▲大晒“著作等身照”

不客气地点题说,范大师之行销当代,遂擅天下,最大程度上乃是靠着“自我吹嘘”与“精品包装”而来。他这辈子虽博得名满天下,真实功夫却是虚而不实的——书法九流之外,画作也只专在人物画一项,且功底大体只体现在线条勾勒上,整体水准还不如说是“漫画家”一路而已。我始终想不通,他是怎样的心眼蒙蔽,敢跟天才闪耀的八大山水比功夫?

而且,范先生若换个人比“伟大”,或许还不太伤大雅,至多也就是“有才狂妄”而已。书画史上,他最不该搬出来,自我贴金比附的前辈,其实就是八大山人。八大何等人物,何等经历,何等节操,你范大师又是何等人物、何等经历,何等节操,这一计较,完全就剩下自讨没趣的滑稽了!

▲“爱妻”?“朋友妻”?

这俩人的差距,无论艺格亦或人品,都至少要隔条银河。范大师这等可人,不要说去与八大比肩了,他若跑到江西西山给八大提鞋,以八大之清高狷介,会睁眼动动眼皮,只怕都要“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过去,明人张岱评价前友阮大铖,说他“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这话我素觉得,移来夸赞范先生,也是恰如其分的。

过去,另一大师李敖,在电视上公然这么评点,“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还行,可看多了,千篇一律,格调不高;他的字,特别讨厌,过去帐房先生毛笔字而已”。

李大师虽也驾鹤西去,他说的这番话,也确实刻薄了点,可大体还是能算数的。“子是中山狼,得意便猖狂”,还超越八大山人,真是得意忘形,未免太自作多情了。当年,梁启超数落“理学圣人”汤斌,说他一辈子酸文假醋装模作样,可到底逃不过世人眼睛,不仅“微论大节,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还落了个“伪君子”恶嗜。范大师岂能免乎?

人的欲望真是无止境的,名的欲望、利的欲望、色的欲望、权的欲望、势的欲望,无时不奔凑而来,身为名人是“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入老更要“戒之在得”,见好就收吧。

▲与另一得意弟子

只因为,社会公议,其实最心明眼亮。它委实并不宽容敷衍,也许会偶尔停留在某一时刻让人窃得虚誉,可决不会允许某些人永远地欺世盗名。历史与人世,早就默默暗示给我们这个真相了。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