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卒中临床病例增多,提醒青年人多加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王娜通讯员贾平
  5月底的一个周末,23岁的小赵在晚上7时左右在办公室吃完外卖后继续加班至深夜。正准备起身回家时,突然感到背后一道“黑影”闪过。小赵以为是饥饿所致,于是又在夜市大快朵颐了吃了一顿“加餐”。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他睡意全无,用手机玩了一会游戏后,迷迷糊糊又去上班了。
  这样的生活,是小赵最近的常态。渐渐地他感觉自己拿鼠标的右手不那么灵敏了,甚至连刷牙都感到费劲、吃饭也常常拿不稳筷子。在家人陪同下,小赵赶紧医院检查。医生询问发现,小赵既往有高血脂、脂肪肝病史,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并且性情急躁,睡觉打呼噜。进一步检查发现:其左侧额颞顶枕叶多发急性脑梗塞,分水岭区梗塞不排;双侧颈内动脉C2段管壁欠规则,管壁内可见斑片状局限性血流信号减低区;心脏双房稍大,左心功能测值为正常低值;双侧椎动脉稍扭曲。
  最后,医生诊断小赵患上了急性脑梗塞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幸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后,小赵已于近日康复出院。又是一例典型的“青年卒中”!针对近年来“青年卒中”临床病例增加的,医生提醒广大年轻朋友一定注意不要熬夜,谨慎宵夜,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什么是“青年卒中”“青年卒中”是指18岁至45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脑血管病。尽管卒中通常与老龄相关,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卒中”病因复杂繁多,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即传统危险因素在青年人群中普遍提前,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烟酒、肥胖、活动减少等,约占青年脑卒中的20%左右,位列第一。
  第二大类病因较少见,主要发生于青年人群中,包括:1.脑血管畸形/先天发育异常(MoyaMoya病、脑血管动静脉畸形、血管病纤维肌肉发育异常等);2.感染(钩端螺旋体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感染性动脉炎、寄生虫性感染等);3.自身变态反应(多发性大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等);4.心源性栓子(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房黏液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5.凝血异常(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抗凝血酶原III缺乏等);6.遗传基因突变(CADASIL、MELAS等);7.血管损伤(颅脑外伤、手术等);8.其他(偏头痛、口服避孕药等)。
  如何预防“青年卒中”
  1.合理膳食:青年人膳食要均衡要“好色”,红*绿白黑通吃最好。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ml-ml,*指胡萝卜、西红柿等*色蔬菜,绿指绿叶蔬菜,白指燕麦片,黑指黑木耳、蘑菇等,切忌暴饮暴食。
  2.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坚持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好,如慢跑、骑车、游泳、爬山等。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3.戒烟限酒,以茶代酒:少量饮酒有利于血液的循环,大量酗酒易造成血液的损伤。学会以茶代酒,绿茶为佳,既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防止血液黏稠,又可以减少烟酒对血管的损伤。
  4.戒骄戒躁,适当放松:情绪激动可以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从而引发血管损伤,血粘度增多,是导致心脑血管的原因。青年人血气方刚,更要注意情绪稳定,淡泊宁静,工作紧张时,要注意有张有弛,适当放松。
  5.及早发现及治疗高血压:青年人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高要通过生活调节,低盐低脂饮食,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于理想水平。
  6.不可小视的打呼噜:睡觉打呼噜不等于睡得香,打呼噜是呼吸气流受限的表现,肥胖者多发,它可引起体内缺氧,从而导致血粘度增高,严重者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诱发脑卒中的发生。
  7.补充叶酸及B族维生素: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青年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B6,可以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谷类及新鲜水果蔬菜中叶酸、维生素B12等含量丰富可适量多吃。
  

本文来源:益阳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