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朴雪梅
去年,我有医院超声科开办的高级研修班,这是我时隔12年后再度回到协和进修学习。在充实而繁忙的13个月的学习中,我收获满满。特别是与12年前刚参加工作一年即来协和时的自己相比,我对协和卓越的文化和领先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协和有“三宝”,教授、病案、图书馆
在我看来,协和教授之所以是“宝”,在于拥有扎实的诊断基本功、娴熟的英语能力,以及紧跟国际学术前沿、随时捕获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阔别12年,我发现,协和超声科开展了许多国内先进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各位老师的诊断技能及综合能力亦有了质的飞跃,即便是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小老师”们,给科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专业知识上也掌握得精准到位,让我望尘莫及。
协和丰富的病例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让我受用终身
疑难少见病在协和并不少见。一次在门诊碰到一位绒癌患者,是一个病程较久的经治病例,所以我在操作时感到很纠结,难于下诊断,就请门诊督导的刘赫老师来会诊。刘老师看了病人后,很快就诊断为“绒癌”。她说:“协和这样的病例很多,见多了你就知道了。”后来病理结果验证了超声诊断的正确。之后我果真又碰到几个绒癌病例,经过多次的锻炼后,我现在就可以轻松下诊断了。在西院值班时,我们每天都会碰到风湿免疫疾病病例,比如大动脉炎,基本上一两天至少一例,要知道这在我们原单位,每人每年都难得碰到一例。一年下来,我积攒了很多珍贵的二维及动态病例资料,这成为我一笔很珍贵的人生财富。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协和这类患者多得数不胜数,丰富齐全的病例影像,教授讲课融会贯通,使我的甲状腺诊断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协和西院乳腺外科中心有从全国各地涌向这里的各种乳腺疾病患者。原来不认识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协和见到了很多例,现在我已能够熟练运用跟随老师学习的BIRADS方法分级,给临床医师提供更有价值的超声报告。
除了临床病例的积累和教授讲课,协和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每周例行的科会上,老师针对常见疾病的深入讲解,针对罕见病例的透彻分析,以及每周五下午的疑难病会诊及病例讨论,都让我大开眼界。
协和“三基、三严”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规范的科室管理上
协和超声科对操作的要求极为严格,诊断报告的措辞也很严谨。记得有一次蔡胜老师担任督导。当她走到我旁边的时候,发现我的操作有点欠满意,就亲自上手示范,并给我耐心、详细地讲解操作要领。这个细节让我谨记至今。在超声科,报告出错或与患者沟通出现问题,主任会与我们约谈、交流。
在第二次协和学习之旅中,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新技术新项目,而是对基本知识的查缺补漏,对完成一份描述严谨报告的领悟,以及对门诊、急诊、穿刺等多种岗位的体验。协和老师下班后高频率加班加点是常态,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在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一年的学习,使我夯实了基础,延展了广度,弥补了不足,振奋了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更加游刃有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或许,我始终达不到协和同行的高度,但我会始终不懈努力,学到协和的学术精髓,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