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干细胞心脑血管领域的新进展
TUhjnbcbe - 2021/4/20 17:23:00
一定要记住:淡定,勇敢的面对疾病,积极的分析治疗方案,也许还有奇迹发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康复!位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血管疾病早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现有患者人数约2.9亿,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6万,占城乡居民死亡人口总数的45%,死亡率居各类疾病之首。

年5月29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人数约2.9亿,约占总人口比例20.7%。-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从多万人上升到近万人;-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从.8/10万人上升到.8/10万人。

心脑血管疾病逐渐走向年轻化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亿,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万,其中心脏性猝死60万,为全球之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白领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熬夜、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心血管病发生埋下了隐患,20多年前,冠心病、心肌梗死毫无疑问是一种老年病,如今,情况已经大大改变,常见一些20多岁的人却拥有60岁人的“老年心脏”。

心脏性猝死似乎成为埋置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个难以捕捉的“夺命恶魔”,其实,心脏性猝死也并非绝对不可预防,对其预防,应对易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心血管病进行防治。

是什么导致了心脑血管发生了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0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02.血液黏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0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0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05.酗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06.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07.其他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希望——干细胞疗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那么,干细胞为何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机制是什么?心血管疾病通常是多因素造成的,传统治疗办法只能单一的缓解症状,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降脂药可以把血脂调节正常,但血管中的血栓并不会因血脂正常而消除;很多临床研究证实做完支架的患者依然会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一旦患上此类疾病,患者必须长期服药,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甚至衰竭。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干细胞可以参与血管机械损伤后的重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发展。01.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功能人体的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构成,内皮细胞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平面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它们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脱落或功能缺陷时,血管中的血小板就会产生堆积,并且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栓以及高血压的形成。而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血栓和血管破裂出血。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足量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多种活性物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功能。干细胞还可以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增强血管功能。02.新生心肌细胞,恢复心脏功能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工作型心肌、传导型心肌和分泌型心肌细胞所构成。工作型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完成了心脏的射血功能;传导型心肌产生冲动并传导到各心房、心室;分泌型心肌细胞产生心钠素、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等活性物质,以调节心脏和血液。当它们的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从而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心脏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或功能缺陷时,干细胞可分化新生工作型心肌细胞、传导型心肌细胞和分泌型心肌细胞,全面恢复心脏的各项生理功能。因此,移植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肌疾病、冠心病、血管疾病等都有很好的作用。03.修复其他受损脏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胰腺细胞等功能细胞,全面修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干细胞新生的各种年轻健康的功能细胞可以替换掉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恢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移植干细胞对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疗效。临床研究现状目前,全球多个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项目正在开展中,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有25项,绝大多数处在临床Ⅱ期。在对23项临床研究例患者(包括了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例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后,结果发现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总体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显著的改善。年,医院发表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治疗组共58位患者接受了18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的心肌活力增加、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S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减小。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017年发表的一项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心脏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15:静脉输注同种异体UC-MSCs(1×细胞/kg)或安慰剂。UC-MSCs治疗的患者未出现与细胞注射相关的不良事件。在随访的第3、6和12个月时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评估,只有经UC-MSCs治疗组显示出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显著改善。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从基线到第12个月的变化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静脉输注UC-MSC是安全的,且可观察到接受UC-MSCs治疗的患者在左心室功能、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年一篇研究中选择年12月至年12医院收治的59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1、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再次住院率、病死率。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1、6个月治疗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LVEDD、LVEF、血清NT-proBNP和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LVEF、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LVEDD、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F、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24.14%,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6.67%,治疗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脐带MSCs可改善慢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降低短期病死率。让人束手无策的心脑血管疾病,如今有了最先进的科学治疗方法-干细胞疗法,它具有自我复制、定向分化与增殖的潜能,哪里有问题就会像哪个组织器官分化,新生的各种年轻健康的功能细胞(即可以分化为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胰腺细胞等)可以替换掉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恢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也是突破的传统医学的“哪痛医哪”治标不治本的治疗弊端,干细胞疗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颠覆了传统治疗。----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细胞心脑血管领域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