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您平时经常久站、久坐或者久卧,容易出现小腿肿胀和疼痛,很有可能被下肢静脉血栓盯上。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属中医“股肿”“脉痹”“瘀血流注”等范畴,系指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脉管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本病多见于长期卧床、术后、产后病人等,因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脉道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所致。
集萃堂中医馆广西名老中医邓柏杨医师说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在疾病防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有瘀、湿、热、虚四个致病因素,以瘀为主。
如果血瘀湿重,以用活血化瘀、利湿通脉为治;
如果是湿热下注型,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如为脾肾阳虚型,则温肾健脾、活血利湿。
总之,主张整体辨证,兼顾不同时期病理、生理变化特点,采用期、型结合的辨证方法为治则。
中医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通过外敷法、熏洗法、中药内外合治法等。
外敷法简便易行,痛苦小,是术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明显。
《内经》云:“血得热则行”。熏洗疗法借助药液的温度加速药物吸收,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肢体缺血状态。
可加快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肿胀,缓解肢体疲血状态;
中药内服外治结合,则可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图集萃堂
(若有文中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集萃名医邓柏杨
广西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淑长教授和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崔学教教授。擅长治疗下列疾病: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高血压,各种动脉炎、静脉炎的肢体肿痛,动、静脉血栓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淋巴水肿,皮肤瘙痒,斑丘疹,皮疹,皮炎,皮肤烧伤,带状疱疹,皮肤丹*肿痛,胆道结石,尿路结石,胆囊炎。皮肤慢性溃疡:如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血管病肢体坏疽溃疡,各种烧伤或感染的皮肤慢性溃疡,疮疡脓肿溃疡等。胃肠病,肛肠病痔疮,内分泌病如甲状腺病,糖尿病,痛风病,手足出汗等,前列腺炎,前列腺肿大,男科疾病,男性不育。中医调理饮食,睡眠,二便,生殖系统疾病,高血压,多汗,乏力,内分泌失调等临床经验丰富。出诊时间:每周日上午:09:00-12:00;下午15:00-18;00(具体出诊时间以名医出诊表为准)集萃好文推荐(点击可阅):气虚乏力还便秘?温中补虚,拯救便便不畅的友仔友女!
夏末给孩子养心护阳,吃点酸的敛心气,吃点甜的健脾土
非必要不离桂!以防万一,给家人和自己配一个防病香囊
厨房里这一物加淡豆豉熬汤,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一扫光一夏无病三分虚,暑热消耗正气,伏天很适合喝一杯它!
脾气大、急躁、焦虑不安、经常失眠?你缺一碗酸梅汤!
医馆入口指示图—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