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年轻女性,其特征是主动脉、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肉芽肿性动脉炎。炎症过程最初会导致动脉壁增厚,并可能导致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肺动脉TA是TA的一种,其特征是肺动脉受累和肺动脉高压(PH),可导致右心衰竭和过早死亡。经皮腔内肺血管成形术(PTPA)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方法,但它能否应用于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TA-PH)尚不清楚。
近日,JACC杂志发医院荆志成教授团队的原创研究,评价了PTPA治疗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研究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诊疗的50名完成PTPA的TA-PH患者(PTPA组)和21名拒绝PTPA的患者(非PTPA组)。
接受PTPA的患者,在第1次PTPA治疗前通过肺动脉造影以确定靶血管,并借助压力导丝技术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在部分靶血管中指导病变评估和介入操作。
为了尽可能恢复血流,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干预近端(左右肺动脉主干、肺叶和肺段动脉分支)和远端病变(亚段分支)。如果球囊扩张近端病变效果不佳,将进一步评估和考虑置入支架。
PTPA均在TA稳定期进行,患者在PTPA术后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6个月。
研究主要终点:全因死亡率。
研究安全性终点包括PTPA相关并发症。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PTPA组和非PTPA组的基线特征和药物治疗相似。
在37±14个月的平均随访时间内的死亡情况:
PTPA组3名患者(6.0%)
非PTPA组6名患者(28.6%),
3年生存率:
PTPA组93.7%
非PTPA组76.2%(P=0.)。
图2研究设计和主要结果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PTPA与TA-PH患者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HR:0.18;95%CI:0.05-0.73;P=0.)。
安全性分析:
无围手术期死亡。在个疗程中,仅发生1个(0.7%)需要无创正压通气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论这项研究是迄今最大规模的PTPA治疗TA-PH的前瞻性队列。
PTPA降低全因死亡率,并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似乎是TA-PH患者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
来源:
PercutaneousPulmonaryAngioplastyforPatientsWithTakayasuArteritisandPulmonaryHypertension.JAmCollCardiol;79:–.doi:10./j.jacc..01.
推荐阅读观点
ESC/EACTS指南关于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治疗的新建议
中国声音
饮食胆固醇、血清胆固醇和鸡蛋摄入与总体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系
中国声音
口腔健康状况与癌症风险:50万中国成年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进展
心肌“自噬”: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新疗法?
进展
利尿剂=饮鸩止渴?HFrEF患者从不用、新启用、长期应用利尿剂对预后的影响
进展
减重手术后的远期心血管预后
进展
HFpEF心衰患者,合并房颤对预后的影响:PARAGON-HF试验启示
进展
经皮室间隔心肌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进展
累积血压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症和死亡率的关系
进展
根据患者症状、冠脉无创评估结果来评估预后,可靠吗?
进展
NT-proBNP会影响非缺血性、收缩性心衰患者ICD治疗效果吗?
病例
晕厥老年患者,你能准确识别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吗?
病例
心电图挑战:假性心房分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