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天,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
躺着一位年仅19岁的小姑娘,名叫李娜。
经医生确诊,她浑身上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血管,出现了堵塞,必须要立刻进行手术。
李娜可这样的检测结果,不得不引起大家的疑问,一个连20岁都不到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血管堵塞?
要知道血管在人体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平常我们上厕所,多蹲上一会儿,腿部的血液遭到挤压不流通,都会感到头晕眼花。
更别说像李娜这样的血管堵塞了,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会不会是她吃了什么不干净的食物?
还是说她参加了什么剧烈的运动?又或者是长期有什么不好的嗜好?
奇怪的病情
十几天前,李娜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去上课,可是刚刚起床的李娜,瞬间感觉眼前一片眩晕。
李娜起初李娜并未在意,只是怀疑可能是起得太猛导致的,但缓解了一会儿后,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有想咳嗽的感觉。
为了避免上课时遇到什么意外,李娜只好给老师打了个电话。
李娜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班里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上课几乎没有迟到过,也很少请假。
但是今天她真的坚持不住了,一睁开眼仿佛房顶都在跟着转,甚至有几次咳嗽都咳出了血。
李娜的父亲得知女儿生病的消息后,李娜的父母一刻都不敢耽搁,一边向单位领导请假,一边驱车往学校赶去。
看到面色苍白的女儿,母亲不免心里一揪,摸了摸头也不像是发烧的症状,再说了发烧也不可能会一直咳血。
不管怎么说医院吧,但现在的李娜根本无法下地行走,脑子里晕的已经快谁都不认识了,甚至连说话都有点费劲。
就在李娜母亲着急之际,父亲李千*叫的救护车来到了学校。
救护车医院以后,门口接待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李娜推进了检查室。
门口的李千*和妻子,满脸沉重,通过女儿的表现来看,这次的病绝不是小病。
果然不出所料,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李娜被医生推出,直接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李千*立刻冲上前去询问:“医生,请问我女儿怎么了,她到底患了什么病。”
李千*看着两位焦急的面孔,医生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做好心理准备,李娜患得是多发性大动脉炎。”
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时会导致人体内,多处血管发生狭窄、闭塞或者堵塞。
她现在哪里都不能去,也不能下床活动,一旦运动幅度过大,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李娜的母亲(最右边)听到女儿的病状,母亲被吓得腿一软,直接坐在了地上。而反观李千*也没有好到哪去,满脸惊恐地看着医生。
“那现在怎么办,她会有什么危险吗?求求你一定要救救她!”
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生的天职,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放弃病人。
接着,医生一边安慰李千*夫妇,一边询问在发病前是否有过什么症状。
医生据李千*回忆:女儿在一个月前,经常声称自己偶尔会头晕,起初她以为女儿是贫血导致,
就去药店给女儿买了一些中药,让她调理一下,后来就没听她说过了。
简单了解情况后,医生便开始对其进行定制治疗的方案。
医生陆浩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李千医院半步,医院的,心脏内科监护室的门口。
医院的走廊里休息,到饭点的时候就叫个外卖,好赖垫上几口。
时不时就从门外看女儿一眼,期待她能早日康复,医院能尽快出治疗方案。
李娜的母亲那么李娜这个病为什么这么难治?多发性大动脉炎又是怎么回事?
据医生描述,在人体的心脏内共有三根血管,李娜的大动脉炎引发了冠心病,心脏左侧两根冠状血管完全闭塞,
仅有的一根可以供血的右侧冠状血管,也已经阻塞到了90%以上。
透视图而且这根血管还是最细的一根,几乎和头发丝没什么区别,现在李娜的身体,完全靠着这根血管在维持。
如果说这根血管再堵死的话,那李娜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纵然有再好的医生都无力回天。
李娜的血管既然已经分析出了病情,那究竟要怎么治疗呢?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治疗李娜这种病,一共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就是心脏搭桥手术。
第二种则是心导管介入。
所谓的心脏搭桥手术,就是利用病人身上取出的血管,将堵塞的冠状动脉两端,进行连接起来。
心脏塔桥这样可以让血液绕过堵塞的部分,然后从这座新搭的桥上通过,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听着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而医生也说了最好的方案就是心脏搭桥,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采用呢?
李娜主要原因还是心脏搭桥有个致命的缺点,一旦患者做了这个手术,她的寿命会急剧变短,甚至只能达到十几年。
而现在的李娜,才刚刚十九岁,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如果因为做了这个手术,而减少她的寿命,不光是她的父母不同意,就连主治医生都无法接受。
李娜最终经过医生全面的分析,决定为李娜采用第二种治疗方案-心导管介入。
所谓的心导管介入,就是在病人的手或者腿的动脉上,开上一个小孔,然后插入导丝和微导管,将导丝经由血管,到达心脏内血管的堵塞处。
导丝再通过导丝置入网状支架扩张闭塞处,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目的。
这种方案虽然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但操作要求极高,操作难度极大。
对医生的经验和体能,都是一种质的考验。
心导管介入艰难的手术
经过漫长的等待,李千*终于收到了女儿手术开始的通知,为了保佑手术顺利,李千*和妻子在门外一直进行祈祷。
可没想到六个小时以后,却收到了手术失败的消息。
那么这六个小时内,手术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准备这么长时间的手术为什么能失败呢?
李千*要知道一台完美的手术,不仅需要完美的手术方案,同时也需要患者身体条件的配合。
要不然及时医生准备的再充分,可能都会导致失败。
而李娜的身体恰恰就是不配合的那个。
做手术的医生手术开始前,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但是由于李娜的心血管闭塞过于严重,医生经过反复尝试,都没能打通血管。
如果连血管都无法打通,想要在里面做支架,简直是白日做梦。
而且据医生描述,这个手术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在手术中,患者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缺血情况。
医生但凡这种情况发生,病人就有可能猝死,或者恶性的心率失常。
为了稳妥起见,手术只好宣布停止,一方面医生需要休息,一方面需要征得家属的意见,看是否同意进行第二次手术。
手术室的灯熄灭后,李娜重新被推到了重症监护室,为下一次手术做准备。
李娜而这时李娜的父母却犹豫了,因为在经过一次手术后,李娜的身体明显比较虚弱。
如果再进行第二次手术,能不能下来手术台都还是个未知数。
别等到最后,女儿罪也受了,药水也打进去了,结果不仅没治好,还丢掉了性命。
李娜那还不如采用心脏搭桥,好歹还能活个十几年。
其实为此发愁的不仅是李娜的父母,还有李娜的主治医生葛均波。
毕竟作为医生而言,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患者受罪,能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才是最根本的。
葛均波院士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真的不希望看到的这位年仅19岁的少女,只有短暂的人生。
那么作为患病者本人李娜而言,她又会选择哪一种手术呢?
对此,李娜表示,选择哪一个手术方案并不是她最关心的,现在最令她担心的是父母的身体,还有回去需要重修的那些课程。
李娜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竟然能保持这么好的心态,不得不令人佩服。
或许也正因为她的轻松和自如,让父母和医生都充满了信心。
几天后,李娜的第二次手术宣布开始,而这次采用的依然是第一次的方案。
手术中的李娜按照现场观摩专家的话说:“第一次做了没成功,第二次做,非常难。”
这段话一出,立刻让现场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李千*和妻子更是屏住呼吸,盯着手术室的一举一动。
而此时的手术室也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葛均波经过四个小时的尝试,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葛均波院士但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转机出现了。
葛均波冒险将导丝和微导管插进一条最远的血管,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李娜的最后一次机会。
经过三十分钟的“生死搏斗”,手术终于以胜利宣告终止。
手术成功这次的手术彻底让李娜摆脱了疾病的纠缠,也让她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
最后借用葛均波院士的一句话:“对于生命,我们始终要保持敬畏之心。”
李娜面对疾病,我们无法逃避,但是只要我们有战胜疾病的决心,胜利还会远吗?
文丨史料友记
编辑丨史料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