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肾动脉狭窄很常见,但常被忽略,它是怎么被
TUhjnbcbe - 2022/8/18 18:16:00

肾动脉狭窄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患病率在高血压人群约占1%~3%,而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可达20%。有一项国外研究表明,年龄处于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6.8%合并肾动脉狭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高血压人群成为肾动脉狭窄的高发人群。

肾动脉狭窄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管狭窄超过5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其在临床中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肾动脉狭窄是导致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未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将加重病情并转变为肾动脉闭塞,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症。

为什么会得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从字面意思上看是肾动脉变细了,但在医学层面上,它主要是指肾动脉局部的变窄。肾动脉狭窄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肪、血栓、结缔组织和碳酸钙在血管沉积造成的。

通俗来讲,就像是水管里的铁锈、青苔一样,会使水管的管腔狭窄,肾动脉狭窄与之同理。

肾动脉狭窄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约占90%,其次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占10%。

我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多数肾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约占81.5%,多见于50岁以上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以上内容资料来源: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专家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主要累及中、大动脉,将导致动脉内膜纤维化、脂质沉积、形成斑块等,并造成血管腔狭窄及管壁变硬,最终引起一系列病变。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是40岁以下人群的主要病因,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血栓、血管闭塞、主动脉夹层累及、外伤、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白塞氏病等。其中大动脉炎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最为常见。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病变,将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常见于肾动脉、头臂血管、肠系膜动脉、胸腔主动脉等,常为多发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则是动脉壁结构病变,全身血管均可累及,肾动脉和颈动脉病变概率最高。

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有很多,甚至在年龄上也有不同的表现,那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肾动脉狭窄呢?

为什么肾动脉狭窄容易被忽略?

人体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进行滤过,这也造就了肾脏的强大。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再加上肾动脉狭窄属于慢性病变,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这也就造成患者不易发现自己的肾脏正在悄然发生病变。

肾动脉狭窄轻者可以无症状,严重者出现肾动脉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左心室功能紊乱、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等严重并发症。

但由于肾动脉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高血压,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并发症,但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这可能导致有大量的肾动脉狭窄患者被漏诊、误诊。(以上内容资料来源: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因此,通过更为精确的检查手段帮助确诊肾动脉狭窄,对及时治疗、防止肾动脉狭窄患者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哪些检查可以发现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在影像学上有多种诊断方法,常用的有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等,均对确诊肾动脉狭窄有重要作用。

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是一种无创性、非浸润性检查,可结合二维、彩超进行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超声诊断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能够诊断肾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速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但其容易受到患者体型影响。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非浸润性、非放射性的检查方式,是从患者肘前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后采用智能化捕捉技术进行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肾动脉狭窄情况,但远端不能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相对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更方便,时间短、便宜也是它所具有的优势。它可以通过仿真内窥镜及血管探针评估血管狭窄范围及程度。

CT血管成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血管狭窄及血管斑块,并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时需要注射较大剂量的造影剂,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有一定的危害。

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造影是目前肾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清楚显示肾动脉结构,体现病变部位、程度、范围等,是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准备做介入治疗的患者首选检测方式。

但是因价格较高、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无法评估肾动脉管腔内部结构变化,可能误诊为轻度粥样硬化斑块或偏心性斑块,限制了此项检查的选用。(以上内容资料来源: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进展)

通过对这些检查的了解大家可以发现,每一项检查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当怀疑患有肾动脉狭窄时,分为低、中、高三种程度,只有高度怀疑时才会进行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于轻中度怀疑则是先进行非侵入性检查,节省费用又减轻损伤。

怎样治疗肾动脉狭窄?

在临床上,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目的在于控制血压、挽救肾功能、预防急性肺水肿,主要治疗方案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但因外科手术创伤大,对患者有一定的限制,目前主要应用于介入治疗失败或病情复杂的患者。

针对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给予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类药物,其中降压药通常需要多种联合治疗。介入治疗可采用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机械性再通肾动脉方面有显著疗效,但对肾功能、血压等方面效果尚有争议。

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患者初始药物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在其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给予氨甲喋呤或考酚酯缓解病情。这类患者可行支架植入术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介入治疗,两者都具有可重复、微创等优点,治疗短段及简单病变的效果较好,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再狭窄率及手术干预率。

纤维肌性营养不良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较少,可采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研究发现,纤维肌性营养不良肾动脉狭窄患者高发人群为年轻女性,肾功能通常无明显障碍,这类患者在接受经皮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短期、长期效果较为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高血压。(以上内容资料来源: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进展)

在肾动脉狭窄治疗方面,在药物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采用的主要方式,但对介入治疗是否能有效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尚存许多争议。

延伸阅读——肾动脉狭窄为什么会引起高血压?

肾脏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可以维持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肾脏可以通过滤过功能,代谢身体新陈代物质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推动红细胞的转化。除此之外,肾脏还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当肾脏血供减少时,就会刺激肾素分泌,使血压升高。这是人体为了应对创伤、失血等重大危险所启用的保护机制,可以在血容量大幅下降时,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延续生命。

但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斑块会造成动脉狭窄。如果肾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造成了肾动脉狭窄,肾脏血流量会下降,使肾素大量分泌,使血压异常升高。

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肾脏疾病逐渐提高了认知,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肾动脉狭窄患者被发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与高血压相似,导致很多患者忽略其病变,一经确诊病情往往已经发展严重。这也需要大家引起重视,提高对肾动脉狭窄的疾病认知,才能更好地诊治,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徐钟慧,孙晓峰,张晓东,王健,任俊红,王萱,王亚红,侯伟红,李建初.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18(06):-.

蒋雄京,邹玉宝.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32(09):-.

赵鹏.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进展[J].当代医学,,26(31):-.

1
查看完整版本: 肾动脉狭窄很常见,但常被忽略,它是怎么被